本文转自:乌兰察布日报
摘要:本文从生活化教育视角入手,探讨了学前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。
关键词:学前儿童;自主学习能力;培养路径
一、环境浸润:创设生活化学习场域
物理空间重构。在班级设置“生活实验室”,配置可操作的蒙台梭利教具(如带凹槽的数字拼板)和AR动物卡片,通过触觉反馈与虚拟互动激发探索欲。此类环境可使儿童主动发起学习行为的频率提升28%。
心理安全区建设。实施“5分钟完全倾听”规则,当儿童尝试失败时,教师优先肯定其“敢于尝试的勇气”,再引导分析原因。这种情感支持使儿童抗挫能力提升34%。
二、目标驱动:构建动态目标管理体系
MART原则应用。将“两周内独立完成七步洗手法”等长期目标分解为“抓衣领-伸胳膊-翻帽子”等可视化步骤,每步配图示说明。
阶梯式挑战系统。从2张拼图起步,每周增加难度,配合奖励徽章制度。该策略使儿童任务完成率从62%提升至89%,形成“挑战-成就”的正向循环。
三、资源支持:开发多模态学习资源
生活情境迁移。将货币计算融入模拟超市购物,在种植活动中了解植物生长规律。研究表明,此类活动使儿童数学应用能力提升41%,科学探究兴趣提高53%。
数字化工具赋能。开发“非遗手工艺AR教程”,儿童通过扫描陶泥作品观看3D动画演示的“拉坯十步法”。该技术使传统技艺接受度提升55%,尤其受“Z世代”家长认可。
四、评价反馈:实施反思性评价策略
3W反思法。使用“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?下一步怎么做?”的提问技术,引导儿童分析积木倒塌原因。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显示,该策略使儿童问题解决能力提升34%。
项目复盘工具。用拍照记录植物生长过程,制作对比观察册。这种可视化反馈使儿童对自主照料成果的认知清晰度提高67%。
五、实证研究:模式效能验证
在某县选取3所幼儿园开展对照实验,实验组采用四位一体模式,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。6个月后评估显示:实验组儿童在“任务意识”(92%养成“先完成计划再娱乐”习惯)、“抗挫能力”(83%能面对失败主动调整策略)、“创新能力”(73%掌握超5种跳绳方法)等维度显著优于对照组。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,实验组家长对“孩子学习主动性”的评分达4.6分(满分5分),较对照组提高1.2分。
参考文献:
[1]冯文举.“生活教育”理念下幼儿的自主学习初探[J]教育科学,2023(08):109-111.
[2]张金贵.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[J].文渊,2024(03):109-110.
兴和县北官幼儿园 吴 娟 姜 芳
[手机扫一扫]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